好死與歹活

    最近看了一本好書,書名是「向殘酷的仁慈說再見」。

    作者陳秀丹醫師是陽明醫院內科加護病房主任,專長胸腔重症治療。

她因長年目睹病患臨終所面臨的境遇而痛,也因自己親人在生命末期,面臨救與不救的抉擇時,深感徬惶,決定以專業醫師的立場,以對病患深情關懷者的角度,說出一位醫師真誠的呼籲。

    陳醫師用她自己雙親的故事,用許多她真心關懷的病患的故事,告訴我們一個事實:重症病人在生命末期,再用各種醫療器材延續生命,表面上看起來是人道,是家屬的孝心,其實是殘忍的凌遲。如果是透過醫療能恢復健康、減輕疼痛,當然應全力以赴。可是如果病情嚴重,已是葯石罔效的患者,只為了子孫的不捨而強力搶救,其結果可能是多活一些時日,而患者卻得承受巨大的痛苦。用電擊、CPR 、插管、氣切對病人造成的莫大痛苦,換來一段不能活動、不能說話、沒有生命尊嚴的歹活,他願意嗎?據陳醫師的觀察,絕大多數重症患者都不願意,只因他沒有表達能力,或是他的表達不被子孫家屬接受而已。

   看完這本書,我對陳醫師非常敬重,她不只是一位專業醫師,同時也是一位深具慈悲情懷的人道主義者。她主張醫護人員真正要關注的是病患,而不是病患家屬,不過她也能體會病患家屬即使做了不同的決定,只要不是為了個人私利,都不該受苛責,因為在醫病資訊不對等的情況下,病患家屬是須要協助的,而醫護人員應該盡可能提供這樣的協助。

    在這本書中,陳醫師提到一個澳州醫師的故事,讓人為之動容。

這位醫師的父親九十二歲,因肺炎住院,兩週後病情加重,主治醫師告訴家屬:「老爺爺年紀大了,沒有力氣咳痰,再加上多重感染,將會瀕臨呼吸衰竭。不過我不建議插管治療,那只會拖延死亡的時間、增加病患的痛苦,對病人沒有幫助。」結果這位醫師和家人討論後,決定請醫師開一些止痛劑,讓父親出院回家,全家人請假在家陪伴他,和他談一些快樂的往事,結果一週後,這位醫師的父親愉快的往生。

    我喜歡這模式。我打算在我有能力表達的時候,就告訴我的孩子們,如果有一天,我面臨這種狀況,不要讓我孤獨的躺在加護病房,我要回家,我希望家人陪伴在我身邊,愉快的閒話家常,讓我帶著滿意的笑容,安詳離去。

  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ophy l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